|
|
|
抗戰人物雕塑_大刀進行曲群雕
|
《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》這件雕塑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、中國美術館、廣東美術館等諸多地方均有落成,最早創作于1975年,由潘鶴、梁明誠創作。為抗戰人物雕塑,群雕形式,從不同角度塑造了不同身份、年齡、性別的抗戰人物雕塑。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動作和氣質,他們身上所共有的是對革命必勝的信念,以及在艱苦條件下前赴后繼、不屈不撓的抗戰意志。
雕塑的一側是正舉起大刀的農民形象(圖1),飽經滄桑的臉上每一寸紋理都仿佛交織著仇恨、悲痛,每一條血管都仿佛迸發著家仇國恨的火焰,隆起的肌膚、咬緊的牙關、抿起的嘴角,顯現出堅忍與不屈。 他身后是持槍沖鋒的八路軍小戰士,稚氣的臉上洋溢著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的神情,暗示著革命之火生生不息;(圖1) 群像另一側是持手榴彈的地道戰能手和持雙槍的武工隊隊員(圖 2、圖4); 背后則是運送彈藥的青年婦女(圖3) 雕塑的正中間是身形矯健的青年指戰員(圖5),他揮舞大刀,振臂高呼。這把重點刻畫的大刀,是前進的旗幟,也是信仰的象征。 整個抗戰人物群雕是以《大刀進行曲》(為歌頌當時在長城附近用刀殺日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“大刀隊”而作)為題材,通過藝術的形式將抗戰精神凝固成氣勢雄偉的視覺史詩,彰顯出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,團結御敵、眾志成城的民族氣魄和義無反顧、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。 |